今年以来,哈密市通过创新“新能源+装备制造”发展模式,逐步实现从追风逐日到智造强链,推动多能互补与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发展,为哈密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注入强劲动能。

镜场全景
4月22日,在伊州区南湖乡的戈壁深处,全国规模最大的“线性菲涅尔”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正处于建设的冲刺阶段。集热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镜场施工进度已完成98%,26万块可追踪太阳的反射镜如银浪般铺开,汽轮机等核心设备也进入调试阶段。

现场工人正在进行镜场调试工作
“镜场属于发电单元。发电单元正常推进,有助于整体项目尽快推进、早日实现并网。按照计划,集热场4月底就能够全面完工,这里配套了46路‘线性菲涅尔’线路,采用并联方式,即便有1路检修,其余线路均能正常运行。”三峡能源新疆哈密“线性菲涅尔”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总工程师李乾钧说。

项目核心发电设备正加紧施工建设
这一由三峡能源投资建设的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,其中光热储能10万千瓦、光伏90万千瓦,首创“线性菲涅尔+熔盐储热”技术路线,配置8小时熔盐储热系统,可实现昼夜连续稳定发电。这种多能互补模式破解了新能源间歇性难题,与传统光伏相比,系统调节能力提升4倍。项目预计11月30日全容量并网,年发电量达18.6亿千瓦时,可满足83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,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50万吨,相当于再造8.2万公顷森林。
李乾钧说:“自从去年8月份开始施工,现场土建工作已基本完工,设备安装正在进行,其中,汽轮机等三大机已安装完成,进入调试阶段,5月开始准备熔盐的化盐工作,9月进入项目整体调试,争取11月底完成并网工作。”

华建天恒(新疆)传动有限公司大功率齿轮箱项施工现场
与此同时,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总投资10亿元的华建天恒(新疆)传动有限公司大功率齿轮箱项目的厂房正在加速建设。项目依托中广核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优势及华建天恒的制造技术,打造“央企产业平台+民企尖端技术”合作新模式,哈密市组建专班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,从土地审批到电网接入实施全流程帮办,确保项目开工一年内建成投产。
项目现场负责人马伯清说:“一期总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,主要是建设四个单体,4月底要完成正负零工程。按照计划,7月30日完成所有土建工程,9月30日基本完成设备安装。我们的施工人员投入根据总体计划已经细化到每月、每周,施工高峰期在150人,投产后,一年齿轮箱产量为400台,市场半径基本以新疆为中心。”

华建天恒(新疆)传动有限公司大功率齿轮箱项目的厂房施工现场
作为中广核集团与天津华建天恒产业生态战略合作的标杆项目,项目聚焦6-10兆瓦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研发制造,采用国际领先的渗碳淬火工艺,产品寿命较传统技术提升30%,可满足沙戈荒极端环境运行需求。项目一期投资4亿元,将于2025年投产,年产值4.6亿元;二期6亿元投资瞄准7.5亿元产值目标,到2031年两期合计产值将突破12亿元,成为西北五省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风电装备核心部件供给基地。
记者了解到,待项目投产后,哈密风电装备本地化配套率将从45%跃升至70%,带动轴承、锻件等上下游企业集聚,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。
今年,哈密市将新能源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,正在推进13个总投资超300亿元的新能源项目,规划建设2个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,力争“十四五”末绿电外送占比超40%。随着更多技术壁垒被攻克、产业链条持续完善,哈密这座丝路重镇正崛起为中国西部绿色发展的新坐标。